冷链物流产业需满足冷冻食品的要求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预测,2010年我国人均GDP将接近4000美元,我国将进入冷冻冷藏品市场快速发展时期。而近十五年来,我国冷冻调制食品、包装水产、畜肉、家禽和果蔬五大类冷冻食品一起,品种超过600种,年产销量估计在850万吨以上,出口量也逐年增加,其中速冻蔬菜外销日本、欧美等地,每年达40万吨以上。全国现有大小冷冻食品加工厂超过1000家,形成亿元销售额的企业约有50多家,已形成几十个着名品牌,占到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冷冻食品已成为我国门类齐全相当规模的食品加工新兴产业。

我国冷冻食品冷链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很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策性的发展纲领、法规、标准不完善不具体。发展方向不明,共享平台不清,难以对行业有明确的指导意义,今天的一哄而上甚至可能为将来的对接埋下隐患,问责不清,监管不落实有可能埋下食品安全隐患。二是发展不均衡。不同产品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企业、零售网点之间都存在很大差异。三是断点多。即使是冷链比较发达的地区依然存在盲点、断点多的问题。

当然,不能因此就把西方的照抄照搬到中国,更不要错误的认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证明,在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这个阶段点后,冷冻冷藏品市场将呈快速发展特点。”就能推断出中国会出现相同的状况而导致对产业做出错误的判断。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西方饮食习惯的巨大差异。西方冷食较多而中国热食普遍,更主要的是发达国家的消费者经过多年的食品安全教育,对低温条件下的食品安全了解和认同是中国消费者在很长时间难以达到的。综上所述,中国的冷链物流产业任重道远。

尽管如此,我国冷冻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与发展现代农业、居民消费和扩大农产品出口的需求相比仍有差距。突出表现在:一是鲜活农产品通过冷链流通的比例仍然偏低,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部分在屠宰或储藏环节采用了低温处理的产品,在运输、销售等环节又出现“断链”现象,全程冷链的比率过低。二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我国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农产品批发交易功能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三是冷链物流技术推广滞后。生鲜农产品产后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尚未普及,运输环节温度控制手段原始粗放,发达国家广泛运用的全程温度自动控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四是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经销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五是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不健全,在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相关冷链物流管理办法和操作规范在我国尚处于推广的起步阶段。

由此可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滞后已经成为我国冷冻食品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快发展冷冻食品冷链物流,已经成为提高冷冻食品质量,突破贸易壁垒,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如何实现我国冷冻食品企业与冷链物流企业的有效链接,加快冷链物流技术、规范、标准体系建设、提供冷链物流管理水平,建设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促进我国冷冻食品产业和冷链物流产业的共同发展,成为我国食品科学领域当前急需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蓝格冷库管理软件网站不断为您更新关于冷链物流、冷库管理等资讯,尽您留意。蓝格冷库管理系统是根据冷库行业的经营特点、管理模式进行研发的,该系统是集客户资料管理、仓储管理、出入库管理、应收帐款和报表中心为一体的企业管理软件。
 

傲蓝冷库管理软件系统
留言标题:
留言内容:
微信号:
联系电话:
联系QQ:
电子邮件:
手机验证码:
Alternate Text
 
提交
 
上班时间,您还可以点击屏幕右侧浮动联系QQ或拨打电话咨询。

您已成功提交留言

我们会尽快查看并第一时间回复您!谢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