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与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相比,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和国内其他产品的物流相比也相对滞后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存在了许多问题。RFID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冷链物流仓储行业的专业化管理理念的升级。
从硬件上看。技术落后、基础设施陈旧,人员匮乏,导致损耗巨大。目前国内冷链行业的制冷技术只相当于国外80年代的水平,冷冻冷藏质量监控、环境温度和洁净度控制、卫生管理和包装技术仍与国际标准有较大的差距。
由于在运输过程中损耗极高,物流费用占到冷藏食品成本的70%。按照国际通用标准,易腐食品的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由于严重缺少训练有索的冷藏物流供应链管理和操作人员,许多先进的全程冷藏控温运行管理制度正在建立中并不能及时使用,导致各个环节上的信息阻塞,易腐制品在运输途中经常发生无谓的延误,进一步加大了风险。
从软件上看。管理思想落后、体制陈旧、功能缺乏,导致发展缓慢。主要体现在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介入很少。中国易腐食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以外,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易腐食品的物流配送业务都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而且第三方物流服务不能到位,缺乏一批有影响力、全国性的第三方冷藏物流公司。目前绝大多数的冷藏物流供应商只能提供冷藏运输服务,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冷藏物流服务,和普通的第三方物流相比较,冷藏物流除了要考虑服务价格和对分销渠道控制因素以外,生产商更多是要考虑控制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质量。
RFID技术的发展,有效与冷链信息系统相融合,蓝格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将原有专业的冷库管理软件与RFID条形码扫描进行结合,加快冷库食品出入库的速率,提高企业工作效率,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专业、高质量的服务。
国内冷链物流企业需要更好地学习国外冷库企业先进的冷链技术,以及提升冷链物流管理意识,加大力度增加相关的配套设施,硬件与软件有效地结合起来,达到专业化管理水平的不断升级。
目前,我国对冷链供应链的管理制度要求越来越高,最大限度地保证食品质量,这样,客户对于冷链仓储企业的要求也会随之加大。冷库企业选择专业的冷库管理系统,配套相关的RFID条码扫描技术,以及更多软硬件的结合,有效推动管理水平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