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是物流业的细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个细分行业市场开始做大大,受到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门公布了《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计划到 2015 年将全国冷库总容量在现有 880万吨的基础上增加1000万吨,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冷链物流企业。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我国农产品流通目前已呈现出大规模、长距离、反季节的特点,以及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多样化、新鲜度、营养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要求的提高,都对农产品物流服务规模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来自国家发改委的信息也表明,我国仅食品行业冷链物流的年需求量就在1亿吨左右,年增长率在8% 以上。可以说,我国的冷链物流时代已经到来。
目前,我国还尚未形成完善独立的冷链体系,相当一部分的肉类、水产品、牛奶和豆制品大多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用棉被车、空调车等运输。在中国当前的物流市场,冷链市场存在着众多缺口。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需要温控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多数都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整个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产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
其次,硬件设施方面欠缺也很大。相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保温车辆约有 4-5 万辆,且大部分为改装的海运厢,且冷冻机的质量也达不到要求;易腐物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目前很多冷库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贮藏,且功能不足,设备陈旧、规模较小,局限性很大。我国目前的冷链设施和冷链装备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还无法为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发布让冷链物流迎来了发展机遇,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为止,果蔬、 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到 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 30%、 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 15%、8%、 10%以下。同时还提出,建立主要农产品品种和重点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鼓励企业在产地、销地建设低温保鲜设施,从源头实现低温控制,建立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冷链物流体系,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高效对接。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开展生鲜食品配送中心建设,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
更多关于冷链物流的行业,尽请继续关注蓝格冷藏库管理软件网站为您更新的最新资讯,不断为您提供专业的冷链管理,冷藏运输相关知识。